【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其中引用了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生动展现了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为了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帮助读者更好理解这些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特推出“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专题,以期为推动各民族交往交...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发展,国家民委于今年1月公布了新修订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测评指标。测评指标是衡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的标尺,新的测评指标是新的“指挥棒”。为帮助各创建地方和单位准确把握新标准新要求,切实把新要求落实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过程,本报采访了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相关...
日前,国家民委印发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办法》,新修订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测评指标(试行)》。中国民族报记者就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采访了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负责同志。问:今年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答:2018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
当今世界大约有25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都面临着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问题和任务。西方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先后走过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同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的路子。然而,这些道路并没有解决好西方的民族问题。时至今日,少数族裔问题依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非常敏感的问题,欧洲一些国家的民族问题也始终存在,有的甚至一度发展到暴力斗争的程度。同样,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广泛存在民族问题...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国庆前夕在京召开。中办、国办又专门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华社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家民委副主任赵勇。问:《意见》就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系统阐述,请您谈谈《意见》出台的意义。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分析了边境地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7个方面发展目标及任务与政策措施。参与规划咨询论证的专家指出,规划体现出统筹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既与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一脉相承,又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充实调整,主要任务部分更加全面具体,体现党中央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更大力度。亮点一:边境乡镇是重点,州市首次成为联...
国家民委日前印发《“十三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国家民委组织推进民族语文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对此,国家民委教科司司长田联刚同志就《规划》起草有关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意义等作了说明。科学编制《规划》是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新时期民族语文工作的重要举措田联刚指出,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我国民族工作领域首个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它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加强民族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新时期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行动纲领。据记者了解,《规划》编制工作从2014年开始,历时两年,数易其稿。如此审慎的决策传递了哪些信号?对未来5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来...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设13章、56节,共14个专栏、37个工程项目。 《规划》强调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经济跨越发展、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全方位开放合作、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加快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当前,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三分之一的少数民族常住在城市。随着各民族群众跨城乡跨区域跨行业流动加快,依法加强和改进城市民族工作、让城市生活因为少数民族的参与而更多彩成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迫切的问题。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正式就修改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这部已经颁布施行23年的《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进入了实质性修订阶段。国家民委有关负责人对这次修订作了解读。修改...
近日,国家民委、公安部联合发布了《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实行。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涉及千家万户,与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为此,我们采访了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的负责同志,请他就我们关心的一些问题做权威解读。 问:为什么要研究制定《办法》? 答: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是民族工作和民族事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我国公民户籍制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
闵安平 《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近日由国家民委、公安部正式发布。这份由两部委共同研究制定的部门规章,是专门规范我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工作的第一部部门规章,是我国民族事务法治化进程取得的最新成果。 必须依法严格管理公民民族成份,是《办法》的一个基本精神。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的...
加强青藏高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印发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的通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将有利于加强青藏高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规划》范围包括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新...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国务院日前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央财政每年为此安排资金134亿元。近日,财政部和中央农办、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就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草原退化严重,牧民增收乏力 目前,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问题面临严峻形势。一是草原退化严重,可利用面积减少,生态功能弱化。目前,全国约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
《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经2005年5月11日国务院第89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5月19日颁布国务院第435号令予以公布,该规定于5月31日起施行。下面就《规定》制定过程的有关情况及其重要的新的内容作一解读。一、制定《规定》的必要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法...
近日,国家民委公布了《民族法制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这是民族工作法制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国家民委有关负责人就规划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问答。问:今年3月,全国人大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制定实施了这个规划,具有什么意义? 答:民族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大框架当中,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具有独...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近日,国家民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严格执行变更民族成分有关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就有关规定进行了政策解读。一、《通知》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为保障公民正确表达自己民族成分的权利,经民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