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特约记者 刘胤廷 葛莹莹)我校坐落在祖国边陲黑河市,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作为中俄4300 多公里边境线上我国境内唯一一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秉持“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 创新发展 育人戍疆”办学精神,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在这里,思政课教师们将课堂延伸到边境线上,以独特方式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地行走在中俄边境线上的“大思政课”之旅。
大黑河岛国旗广场感悟制度力量


我校的思政课教师站在大黑河岛国旗广场中央,为同学们讲述着广场背后的故事。同学们仰望着五星红旗,眼中闪烁着光芒;这面国旗高56米,旗面长15米,宽10米,是国内最高最大的国旗。有的同学小声议论着:“太震撼了,26天就建成了,这在其他国家简直难以想象。”有的同学则陷入了沉思,似乎在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生活中的其他体现;师生们不仅感受到了国旗的庄严与神圣,更深刻理解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力量。这堂行走在界江边上的思政课,让抽象的制度优势变得具体可感,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阐释“两山”理论 渐悟思想伟力


同学们漫步在黑龙江畔,聆听着思政教师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以及黑河市将这一理论转化为生态发展的实践案例;在感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壮景的同时,领悟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磅礴伟力。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北疆大学生,要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使命;要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冰天雪地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王肃墓前、烈士陵园 领悟红色精神


王肃是黑河解放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黑河第一任地工委书记、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在极其艰苦险恶的环境条件下,领导完成了黑河地方建党、建政、建军的艰巨任务,立下了不朽功勋,为黑河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仅32岁的宝贵生命。王肃墓前,同学们聆听思政教师讲述王肃的生平及英雄事迹,被王肃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无畏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所深深感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好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以王肃烈士为榜样,传承和弘扬烈士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锤炼品德修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黑河烈士陵园,不仅是安息着62位烈士忠魂的地方,更是一座承载着黑河地区革命历史的丰碑。站在陵园门口,一座高耸的纪念碑映入眼帘,上面刻着“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碑体庄严肃穆,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走进陵园,松柏挺拔,绿草如茵,烈士们的墓碑整齐排列,仿佛在等待着人们的瞻仰与致敬。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刘光烈、陈庆山烈士墓前,讲述着他们的英勇事迹,同学们静静地聆听着,眼中满是对烈士的敬佩与惋惜,大家表示,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黑河自贸片区 启悟改革发展


踏入片区,现代化的建筑和繁忙的物流景象映入师生们的眼帘,处处洋溢着蓬勃的发展气息,在这里,师生们深入了解了自贸片区的发展成就和创新举措。他们参观了综合保税区、跨境产业集聚区、跨境经贸旅游示范区和产城融合区等功能区,详细了解了各区域的特色和发展规划。在交流中,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对外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一位同学感慨地说:“通过这次交流,我明白了对外开放不仅是引进来,更是走出去。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才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另一位同学也表示:“自贸片区的发展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潜力。我们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参与国家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准备。”这次参观交流,让思政课与对外开放理念紧密融合;同学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深刻理解了国家的对外开放战略,增强了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和责任感。
我校的“大思政课”沿着中俄边境线延伸,其教育活动扩展至瑷珲历史陈列馆、知青博物馆、中苏抗战历史纪念馆等场所,这些实地教学让学生们对边疆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的自豪和肩负的责任。同时,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以及铁人精神等龙江精神,通过故事化的形式融入课程之中,让学生们体会到先辈们在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所承担的使命。这些富有场景、情感和温度的爱国戍疆主题教育,学生们在情感共鸣中加深了戍疆情怀,实现了知行合一。
行走在中俄边境线上的“大思政课”,是一次触动心灵的红色之旅,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祖国的伟大,领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传承红色基因,点燃爱国情怀。